这里实施了引黄灌溉工程
1956年,白龙湾灌区兴建之初,在白龙湾黄河险工建虹吸管13条,渠首虹吸安装采取了自营方式,由惠民专署黄河修防和专署水利队派技术干部指导,修防处和惠民修防段调配技术工人,惠民县调配民工参加施工。虹吸管由省水利厅统一加工,分两批于1956年4月底全部运达工地。渠首的基础工程于当年3月开工,7月初全部竣工,7月15日试验放水。1958年,增建虹吸管9条,灌区范围扩大至沙河以北和惠清公路以西。
与别的引黄灌区一样,白龙湾灌区同样经历了“兴建、停灌、复灌”三个阶段,走过了曲折的路程,受到了“旱了治旱、涝了治涝”的思想束缚。直到1982年4月9日,黄河委员会以黄工字[1982]第26号文批准白龙湾渠首虹吸改闸方案,并提出“改建采用涵洞式;引水量应控制在15一20个流量的范围;按一级建筑物设计;搞好灌区规划,落实沉沙,要达到‘高水高沉,低水低沉’的要求;首先搞好地质勘探”五点意见。根据黄委意见,涵闸由地区黄河修防处设计,惠民县水利局编制灌区规划,1982年10月16日,惠民地区水利局以惠水勘字[1982]年第22号《关于转报白龙湾引黄(虹吸改闸)灌区规划的报告》转报省,当年10月15日省水利厅以(82)鲁水勘字第84号文转报黄委,黄委正式批准建闸。
白龙湾新闸仍定位于黄河桩号235+016处(原虹吸位置)。1983年正式开工,由惠民县建筑安装队组织149人,黄河修防段土方机械队15人和辛店、麻店、桑落墅三个公社调民工3720人参加施工,于当年九月底竣工。
渠首虹吸改闸后,对灌区进行了规划调整。为给徒骇河以北的桑落墅、陈集乡送水,1985年将已废弃的徒骇河刘家桥改建成刘家桥渡槽,将清河的北干渠扩建成新东干渠,向徒骇河以北送水;为解决何坊、香翟部分村用水难问题,1988年利用黄淮海农业开发项目投资兴建了南水北调工程,在香翟钦风村附近建跨沙河渡槽一座,实现了跨灌区供水。
这里成为游客观光打卡胜地
白龙湾灌区南临黄河,北至沙河,西邻惠(惠民县城)清(清河镇)公路,东至惠、滨城2县区边界,徒骇河横穿灌区,灌区范围包括清河、辛店、麻店、陈集、申桥、桑落墅6乡镇、363个自然村,人口17.3万人,耕地40.13万亩,设计灌溉面积35万亩。
白龙湾灌区是我国406个设计灌溉面积在30万亩以上的大型灌区之一,1999年列入水利部《全国大型灌区总体规划》。2008年,白龙湾灌区新增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的灌区,“十一五”“十二五”期间,先后经过四期工程建设,改善了灌区的管理条件,加大了灌区的供水能力,节约了水资源,提高了供水保证率、水的有效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,增加了土地植被,提高了灌区的林木覆盖率,有效遏制了水土流失和土壤沙化,对保持土壤肥力、改善当地的生产环境和生态环境起到了重大作用。
河水浇灌了沿岸的土地,粮食、棉花年年都有好收成。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,白龙湾逐渐成为惠民县的重要旅游景点。依托黄河文化和地域文化,惠民县建成白龙湾幸福广场,将黄河文化元素进行拓展与开发,着力打造“红色渤海区”“传统文化区”,先后荣获山东黄河文化示范点和黄委“示范工程”两项殊荣。
如今,漫步在白龙湾险工之上,只见埽面工程平整宽阔,花园式的引黄闸区清新幽雅,蜿蜒的河堤似绿色长廊秀美宜人,“白龙腾飞”雕塑极具艺术表现力,陈毅元帅、粟裕将军塑像威风凛凛……各种文化元素与自然风光相得益彰,使这里成为游客观光打卡的胜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