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版阅读请点击:
展开通版
收缩通版
当前版:06版
发布日期:
富国年集
□鲍冬青
  俗话说,进了腊月就闻见年味儿了。这年味儿,最先是在年集上充盈并散发出来的。
  沾化富国大集是有着400多年历史、方圆百里闻名的传统集市。外地商户,平日就来得不少,年集期间,更是非常重视这个大市场。腊月二十五集,是腊月里几个年集中人最多、货最全、年味儿最浓的,也可以说是年终“压轴大戏”。大客商会提前一天把货物运到市场上占位,天刚亮小客户纷纷到场。早晨7点到8点,赶集的人从四面八方蜂拥而至,叫“上集”。很多大人领着放寒假的孩子,到集上买新衣、买糖果,让孩子撒撒欢儿见见世面。那些穿戴时尚的年轻人,多是外出拼搏了一年,无论挣钱多少、总要置身“行头”光鲜亮丽地回家过年的打工者。离年靠近的紧迫感,促使着上有老下有小的“当家人”,到集上把年货置办齐全。10点来钟,赶集的人基本到齐,叫“全集”。到那时,各街市男女老少摩肩接踵,叫卖声此起彼伏、不绝于耳。
  在衣服鞋帽、烟酒糖茶、鱼肉禽蛋等几个市面里,买货的人争先向前、拼命讲价,卖货的人忙中带笑、态度和善。肉案上一位扎白围裙、围着红围巾的姑娘,一边麻利地称着肉,一边和顾客热情寒暄;那边卖鱼的小伙子,正笑嘻嘻地把几条鲜活的鲤鱼为顾客装入塑料袋;手拿糖葫芦的小孩子,一只手拽着爷爷的棉衣,另一只手指着那边的甘蔗;眉开眼笑的老大爷,为老伴儿选了一件红棉袄,正在试穿……应接不暇的生动镜头,色彩斑斓的鲜活画面,构成了一幅年味浓郁的民俗风情画卷。
  年集上,青菜和水果市面,比平常大了一倍多,鲜红的苹果、草莓、西红柿,翠绿的芹菜、韭菜、菠菜、香菜,嫩白的萝卜、莲藕……洋溢着色彩纷呈的鲜活生机,激发着人们的购买欲望,映衬着人们喜庆的笑脸。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,温室大棚蔬菜种植还没有完全普及,冬季蔬菜只有白菜、萝卜。若碰上一年本地白菜因天气原因长得不好,过年大部分家庭就没有鲜菜饺子馅儿,大多是用“干马扎菜”“干萝卜皮”泡透了剁烂了包饺子吃。过去北方冬季不能种植蔬菜,而现在四季鲜蔬应有尽有,丰富了百姓的“菜篮子”,真是做梦也想不到啊。今昔对比,恍若隔世,这都是社会进步、农业科技飞速发展给人们美好生活带来的福祉啊。
  最能展现浓浓年味儿的,还要看灯烛对联市。各式各样的大红灯笼、镶嵌着“福”字的链件、串着彩珠的“中国结”,都一排排整齐挂着。地面上一片片摆满各式印刷精美的红对联、大“福”字。进入这片市场,就会立即感受到红红火火的年味儿。记得上一个集,区书法家协会的书法家们曾来这里现场书写对联,气氛热烈。今天,在这个市场上,前面排着两张条桌,一老一少也正现场挥毫泼墨书写对联。老者须发苍白,虽身材清瘦但精神矍铄,正展示着刚写完的一副对联,上联是“家过小康欢乐日”,下联是“春回大地艳阳天”,字迹苍劲有力;这边桌上的少年,马上提笔在裁好的红纸上写出两个潇洒丰满的大“福”字,凑成一副门板联,赢来围观人群的热烈掌声。原来这是喜欢书法的爷孙俩,他们不为挣钱,写出的对联谁要就送给谁,真是难得的好情怀。写出的春联刚被人抢走,老者又运笔如飞,写出一联“爆竹声中一岁除,春风送暖入屠苏”。
  春联、“福”字、大红灯笼,是千百年来中国春节传统习俗的“标配”,是构成年味儿的主要元素。今年,省市县区为了丰富城乡人民的节日生活,推出“黄河大集”系列文化活动,让今年的春节年味儿更浓了。
  记得早年的富国年集,还局限在富国村土房子土路的窄街曲巷中,现在的年集则是处在高楼林立环绕的开阔场地中。年集,如同丰富多彩的民俗画屏,背景随着社会进步在不知不觉中变换着新时代新色彩,而始终不变的是,人们对年味儿的眷恋和对传统年俗的坚守。
  人间烟火气,永远是人们过大年的浓郁心结和难舍乡愁。

版权所有:滨州日报  技术支持:锦华科技